此瓶由幾百朵菊花,蓮花,石榴花,牽牛花,牡丹,百合,玉蘭,玫瑰交錯匯成,故曰“百花樽”。花卉形態逼真,色彩略呈暈影,立體感極為鮮明,表現出敏銳的觀察力。再加上豔麗的琺琅彩絕妙地運用,營造一種層出不窮的印象, 最終的效果宛如豪華的錦緞,這反映乾隆喜好模仿不同材料之意願, 就如仿玉,青銅,絲綢一樣。但極力追求技巧卻時常損害作品的統一性。另外,此花瓶低肩凸起,底部寬大,反映乾隆時期瓷器的造型,逐漸失去優雅。
在技術方面,這件花瓶實在非同凡響,運用粉彩繽紛的顏色系列: 來自卡素斯大紅的氯化金 , 銻酸鐵的黃 , 氧化銅的綠,不同密度氧化鐵中提煉出的桔黃等各種顏色,將其混合在含鉛和二氧化硅的釉內,然後置於八百至八百五十度的馬弗爐中復燒。
此千花瓶像火花最後怒放般,代表了中國陶匠具創造力末期所展現出壯觀繁茂的景象。
如想進一步了解,請查閱中國藝術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