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原意是指親自聽過佛法之佛弟子, 覺悟得果位者。這尊手持佛珠,莊嚴沉思的羅漢塑像,實屬罕見。其表情專注安寧,驚覺而剛毅。造型高大均衡,體態及所披袈裟維妙維肖,是遼,金時代人物肖像高度個性化的特殊表現方式,從中也可看出與唐代寫實傳統的直系關系。把這尊塑像和北宋版畫羅漢相比,可認證他是耽没羅跋陀,佛的第六弟子,曾被派往錫蘭。
這件作品融合了前代祭祀土俑的雕塑藝術和陶瓷藝術中當明器用的三彩技術所成。這尊雕塑屬於一組大型羅漢像中的一件。上世紀初,可能是在北京南部,離易州不遠 ,不得建在山岩上的“八佛窪”裡發現的。所有這些塑像共同點是均顯現為大徹大悟的聖者,並用岩石形底座影射其喜愛的打坐場所。本雕塑創作仍忠實於晚唐藝術,但帶新的寫實主義 , 同時代山西雲崗和甘肅的雕刻具有類似風格。這些雕像證明了為所謂“蠻族”王朝所佔據的中國北方,當時是一個興旺的佛教文化中心,抛離了“正統”中國的宋朝。
如想進一步了解,請查閱中國藝術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