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體健美,四腿強壯,眼皮顯著,下頜幾何狀,鼻孔張開,諸種因素,使此匹塑馬氣派異常生動。其形態線條彎轉起伏,堅定連貫,宛如一筆畫出。作品英俊傳神,表現出四川特點。漢代與中亞各民族接觸頻增,得以發現新的良種馬,其中,最令人愛慕的是飛快的大宛駿馬,它們喚起藝術創造的靈感,使塑馬更加完美,動人。不過,這種創造並非僅限於某種單一類型,而通常是理想化的結合,保留中國駿馬豎耳,凹面,凸眼的特徵,昂首揚頭的雄風又反映出阿拉伯坐騎。
這件作品採用雙瓣合模,赭色的土原料,未燒透且易碎,保留其原有風貌,為四川地方作品的特色。
此件塑馬很可能是一組明器中的一件。馬匹是顯貴的象徵,因而在上層人物墓中出現。漢代墓室裝飾及其陪葬器反映死者存有繼續享受生活的願望。這些明器因而代表了死者的世界 , 充滿驚人的動感和簡要的姿態。 對有些家族來說,這是公開表示孝道,按儒家的倫理把死當作連接存亡兩界的樞軸,陵墓構成一個交界處。
如想進一步了解,請查閱中國藝術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