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方盒底邊外延,盒蓋向上斜收,反映出唐代審美觀(618-907),尤其是法門寺系列的舍利函。這種影響也表現在紋飾主題的選擇上,比如盒蓋上捶揲突出的四個半人半獸,吹笛的迦陵伽(伎樂或供養天)。四周盒面有八個在雲中起舞的飛天,所展現的是大乘樂土的圖象, 風格類似九世紀敦煌的繪畫。除了這些與佛教相關的內容外,盒上可見到鴨子,仙鶴,鳳凰,鹿和龍等禽獸圖案。
遼人並不尋求革新圖像之内容,相反地,卻與札根在佛教的傳統價值緊密聯在一起。佛教成為聯結中國北方五十二個部族的向心力。
這個逐漸定居下來的騎馬民族,宋代(960-1279)精緻的文化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他們憑借強大的軍事力量,數次戰勝鄰近這個大國,並迫使其進貢。此盒是否爲貢品還是向在遼或宋領域的中國金銀工匠所訂購,現仍難定。盒內刻有如下銘文:“文忠王府大殿祈福祈壽用皿宣徽南院行宮都部署諸臣合貢吉金造成太平四年三月廿又九日進。”
如想進一步了解,請查閱中國藝術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