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頭大夏駱駝有特色的皮毛,是按照出現於六世紀的超寫實風格來處理的。在中國,駱駝陪葬俑劇增,起於北魏,唐代達至極點,數量眾多。不過人貨倶在實屬少見。而這頭駱駝上的物品更是超乎尋常。
駝背鋪有橢圓形鞍毯,兩側各加長馱板,一對裝滿貨物的大虎皮袋載於其上,前方另掛有用繩相連的兩個袋子,想必是沙漠長旅中不可缺少的鹽。
與眾不同的還有那個看起來很硬的小包,似乎是皮囊和一把長柄鐵勺。駝夫疊腿端座,手持韁繩(今已失落),體態豐滿,穿中亞式服裝,翻領寬袍,長褲,尤其是額前打結的頭巾,使人想到他更像一個貴霜人,而不是吐魯番人。盡管其它的駝夫俑,馬夫俑多。
中國人從未冒險馴騎駱駝,然而卻飼養並雇用西方駝夫。駱駝是將各種異國產品運到蘭州,洛陽,長安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事業興旺的象徵。大概基於此種理由,它才陪伴死去的富人直至終舍。
如想進一步了解,請查閱中國藝術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