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畫描述西部民族的哈薩克人向乾隆獻貢馬,表示效忠滿清王朝。皇帝鎮靜的面孔,線條精確微妙。乾隆坐在屏風前的平臺上,四周圍著有限的幾個人。構圖與其說是東亞不如說是歐洲繪畫傳統。畫卷顯然不是依次分段鋪開,而是整體展現,以求真切的視覺效果。同樣地,馬匹也按西方現實主義手法描畫,郎世寧在這方面實為高手,顯得空曠的環境,烘托出俊馬是如此強壯。馬身立體描繪分外出色,色彩層次過渡令人毫無察覺。

畫中的景物,岩石,樹木,青苔,水墨線條犀利,著色錯落,無疑是國畫的表達方式。人物面部用細膩對比筆法描畫,顯示出稜光效果。這種西方常見的技巧,此處用在帶雲母粒的長纖維紙上,效果異常鮮明。

耶穌會傳教士知道中國人的敵意,他們尋求傳播其宗教信仰,但不強迫接受西方文化,試圖適應所在國的習俗。郎世寧就是如此,他吸收國畫的技巧,在中西繪畫之間遵循中庸的原則。郎世寧作為得天時地利的觀察家和有綜合能力的人,成功地描繪了滿清王朝的奧祕,將那裡的計謀,屈從,統治用溫和的人情表現出來。吉美博物館的這幅長卷,是乾隆皇帝所寵愛的那種藝術珍貴的見證之一。

如想進一步了解,請查閱中國藝術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