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壺輪廓瘦長,呈梨形。材質為鎏金銅 , 紋飾鎏銀 , 構成三道橫向群山雲氣圖,為神話仙境之象徵,人們當時想像神仙住在遙遠的島嶼深山裡,飛翔於廣濶的天空中。此類題材屢見於漢代,如馬王堆彩繪漆棺上,山裡雲中住滿仙人奇獸。此壺裝飾相對地儉樸,似屬北方樸實的風格,但不失其華貴。
中國早已採用汞合金的鎏金工藝,漢初又增加了同様方法的鎏銀工藝,金銀相間 , 創出悦目的對比效果。當時人們好像更喜歡銀底金飾,相反的做法,出現稍晚。正因如此,吉美博物館的這件壺不應早於公元前二世紀。
壺上的六環吊鏈固定於两端呈馬頭形的柄。壺底銘文為;“關邑家,銀黃塗壺,含二斗及蓋,並重一斤四兩。”吊鏈壺出現於公元前六世紀,似乎從遊牧民族那裡得到啟發。MA1076號壺屬於最後一批銅酒壺。未過多久,即被彩繪陶壺所代替,陶器價廉,又適用於陪葬,青銅禮器消失應屬必然。
如想進一步了解,請查閱中國藝術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