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塊大的綠色軟玉片,為回首之龍,體上留有埋藏遺痕,幾處略鈣化。寬大呈弓型彎曲的龍身,佔構圖的中心部分。龍體旋轉迴繞,圖案既有氣魄,又對稱嚴謹巧妙。沿龍體邊緣刻出一簡練的線條,頭,爪部分刻劃線條則較多,增添了龍的生氣 ,與龍身遍佈均勻的“糓粒”圓渦紋成強烈的對比。玉片頂端附有一個懸佩孔。
這類玉珮出現於戰國時期,其來有因 : 在與中國北方邊界民族越來越頻繁的接觸中,透過後者 , 引入中亞和闐所出產這寶貴的原料 , 再次激發玉製裝飾品的飛躍。西周時,由於本土原料缺乏,減少祭祀玉器生產,而使玉製首飾獲益。這種由客觀條件所迫而造成的趨勢,並未因進口玉料而得以改變。因為玉飾在原有的功用上,又增添了吉祥不朽及人性道德的象徵。龍是東方的標誌,東方意味自然之復蘇,這種美德,使龍形裝飾變得無所不在。
先被稱為“蠶紋” , 隨之“糓紋”的圓渦紋飾是楚國的創造,此類特殊的龍形圖案似乎也同源,在安徽和湖北出土幾件相似的玉器。
如想進一步了解,請查閱中國藝術目錄。